娃哈哈&達能:一場糾纏不清的游戲
發布時間:2007/5/14 10:22:59 訪問次數:436
我們贊賞宗慶后先生超人的商業智慧、勤奮拼搏的企業家精神,卻不認同利用網絡渲染、經銷商發文聲援、各地政府聲援等煽動民族情緒的“大字報”做法,在中國正全面融入世界的今天,我們需要在遵循現代契約精神下的斗智斗勇。
1996年達能與娃哈哈的合資,在當時看來是一場“郎才女貌”的“婚姻”,娃哈哈擁有中國市場的巨大份額和快速發展的潛力,但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;達能是世界飲料領域的頂尖企業,急需在中國尋找一只會下金蛋的“雞”。
但這場“婚姻”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,由于之前達能在中國并購的企業不甚理想,達能中國區急于做出點成績,合資時沒有做必要的盡職調查,因此只謹慎選擇了娃哈哈的部分資產進行合資,另外一部分資產仍獨立于合資公司之外。
另一方面,宗慶后提出了由中方全權經營管理的要求,達能也在事實上予以承認,這也成為日后麻煩的根源之一。
合資后,雙方在發展理念上的不合很快顯露。達能在收購百富勤股份后成為合資公司真正的控股股東,本應擁有決定權,但合資公司的董事長卻是宗慶后,事實上,整個娃哈哈體系是由宗慶后一手操控。
宗慶后認為達能根本不懂中國市場,達能曾向娃哈哈派駐財務總監、市場策劃、技術負責,都被強勢的宗慶后趕走,形成了在公司治理上罕見的“小股東全面排斥大股東”的局面。由于宗慶后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實際上做出的業績,最終,達能也樂享其成,默認了這種格局。
早在合資前的1994年,娃哈哈就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建設,兼并了涪陵三家特困企業,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,在當初合資時,達能并不看好這部分資產,所以沒有裝進合資公司。可以想見,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,中國東部投資環境才剛開始成熟,在涪陵那樣的地方,無論是交通、基礎設施和消費力,在跨國公司的眼中,都不能算理想的投資地。
在合資后的1997年,宗慶后又要投資三峽壩區湖北宜昌、國家級貧困縣湖北紅安,這在達能看來都是不可理解的,但宗慶后眼光獨特,相信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將來的消費能力,加上低廉的人力成本,堅持自己的投資,結果這些地方的企業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。
“這些投資宗慶后都告訴了達能,但達能起初就是不肯投,后來看娃哈哈發展得好,在一些西部地區達能也追加了投資。”見證了這一發展的知情人士如此評述。在娃哈哈諸多非合資公司的發展過程中,達能與娃哈哈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,如果說,娃哈哈發展非合資公司是違約的話,那么達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縱容了這種違約。
達能一再聲稱,他們是最近一年才注意到這種“違約”的現象,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。長期以來,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合資公司銷售,這種名義上的“代加工”性質一直存在,但達能直到最近一年才提出違約。
同樣,2001年,達能在發現無法控制宗慶后之后,轉而去尋覓其他的殼,當時曾希望聯手娃哈哈一起收購樂百氏,這種將損害合資公司的行為,宗慶后是出于商業利益而不是違約考慮“覺得不劃算”,才沒有同意。
正如許多民營家族企業白手起家、成功之后要分家一樣,達能與娃哈哈在共求發展的共同目標下,并沒有公開的對抗,但在非合資公司已經成長為和合資公司平分秋色,而達能經營樂百氏失利時,提出了要更大程度地分享“勝利果實”。
我們贊賞宗慶后先生超人的商業智慧、勤奮拼搏的企業家精神,卻不認同利用網絡渲染、經銷商發文聲援、各地政府聲援等煽動民族情緒的“大字報”做法,在中國正全面融入世界的今天,我們需要在遵循現代契約精神下的斗智斗勇。
1996年達能與娃哈哈的合資,在當時看來是一場“郎才女貌”的“婚姻”,娃哈哈擁有中國市場的巨大份額和快速發展的潛力,但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;達能是世界飲料領域的頂尖企業,急需在中國尋找一只會下金蛋的“雞”。
但這場“婚姻”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,由于之前達能在中國并購的企業不甚理想,達能中國區急于做出點成績,合資時沒有做必要的盡職調查,因此只謹慎選擇了娃哈哈的部分資產進行合資,另外一部分資產仍獨立于合資公司之外。
另一方面,宗慶后提出了由中方全權經營管理的要求,達能也在事實上予以承認,這也成為日后麻煩的根源之一。
合資后,雙方在發展理念上的不合很快顯露。達能在收購百富勤股份后成為合資公司真正的控股股東,本應擁有決定權,但合資公司的董事長卻是宗慶后,事實上,整個娃哈哈體系是由宗慶后一手操控。
宗慶后認為達能根本不懂中國市場,達能曾向娃哈哈派駐財務總監、市場策劃、技術負責,都被強勢的宗慶后趕走,形成了在公司治理上罕見的“小股東全面排斥大股東”的局面。由于宗慶后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實際上做出的業績,最終,達能也樂享其成,默認了這種格局。
早在合資前的1994年,娃哈哈就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建設,兼并了涪陵三家特困企業,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,在當初合資時,達能并不看好這部分資產,所以沒有裝進合資公司。可以想見,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,中國東部投資環境才剛開始成熟,在涪陵那樣的地方,無論是交通、基礎設施和消費力,在跨國公司的眼中,都不能算理想的投資地。
在合資后的1997年,宗慶后又要投資三峽壩區湖北宜昌、國家級貧困縣湖北紅安,這在達能看來都是不可理解的,但宗慶后眼光獨特,相信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將來的消費能力,加上低廉的人力成本,堅持自己的投資,結果這些地方的企業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。
“這些投資宗慶后都告訴了達能,但達能起初就是不肯投,后來看娃哈哈發展得好,在一些西部地區達能也追加了投資。”見證了這一發展的知情人士如此評述。在娃哈哈諸多非合資公司的發展過程中,達能與娃哈哈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,如果說,娃哈哈發展非合資公司是違約的話,那么達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縱容了這種違約。
達能一再聲稱,他們是最近一年才注意到這種“違約”的現象,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。長期以來,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合資公司銷售,這種名義上的“代加工”性質一直存在,但達能直到最近一年才提出違約。
同樣,2001年,達能在發現無法控制宗慶后之后,轉而去尋覓其他的殼,當時曾希望聯手娃哈哈一起收購樂百氏,這種將損害合資公司的行為,宗慶后是出于商業利益而不是違約考慮“覺得不劃算”,才沒有同意。
正如許多民營家族企業白手起家、成功之后要分家一樣,達能與娃哈哈在共求發展的共同目標下,并沒有公開的對抗,但在非合資公司已經成長為和合資公司平分秋色,而達能經營樂百氏失利時,提出了要更大程度地分享“勝利果實”。
上一篇:中國國際e4電子展覽會